做人做事做官再“十忌”
徐文秀
做人难免有缺点,干事终归有缺憾,为官肯定有缺失。只有把这些缺点、缺憾和缺失一个个找出来,把一块块绊脚石踢开、搬掉,前行的路才会走得更顺畅、更通畅。我曾试着开出过“忌服忌用”的20味“药方”(做人做事做官“十忌”、又“十忌”),不少人照单“抓药”,觉得还受用。受此鼓舞,再次“问诊把脉”,再列出“十忌”,以期“对症下药”“有所疗效”。
一、好强、逞强、示强是盛气凌人的“报警器”
人不可太强势,太强势的人,盛气凌人、咄咄逼人,给人压迫感、窒息感,让人透不过气来、缓
不
过劲来、回不过神来,使人畏之远之。真正强大的人,有不怒而威的气质、气势和气场。表面强大、内心脆弱的人,才时时处处表现出强硬,甚至以此来掩饰内心的那份软弱,正所谓外强中干也。好强的人,爱跟人斗,斗心斗力又斗嘴,总想压倒人、战胜人,不甘示弱,吃不了亏、受不了气、忍不了委屈。时时处处事事逞强、示强是好胜者的习惯。逞强、示强是一种炫耀、一种显摆和一种卖弄,甚至是一种嚣张和狂妄,是在抖威风。特别是,一味地示强容易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惹是非、引怨愤,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秀肌肉”是人的一种本能,秀智
慧是一种本事,秀智慧比“秀肌肉”好。
二、多心、疑心、分心是英雄气短的“导火索”
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凡事,既受益于心,又受害于心。多心、疑心很累也很苦,伤人又害己。多心、
疑心既
源自对他人的不信任,也源自对自己的不自信。多心、疑心的人总是胡思乱想,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结果是困在一团乱麻中走不出去、跳不出来。人,还是简单点好,有时候,与其多心倒不如少一根筋,不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人有一份戒心无可厚非,这理应是一层合情合理的自我“保护膜”,但戒心不可无限延伸,演变成多心、疑心。信任人是一种境界,被信任是一种幸福。多心、疑心多了,自然会分心,不可能专注于本该全心投入的人与事。人心的存量空间是有限的,被多心、疑心挤占的空间多了,心思不集中,分心也就难免了。经常多心、疑心、分心的人,难以专心致志干成事。
三、失落、失望、失志是自暴自弃的“安魂曲”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平步青云,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不顺,甚至会遭遇“暗礁”,遭受“暴风骤雨”“腥风血雨”。面对失败怎么想、怎么办?有的人不堪一击、失落彷徨,有的人
一
溃千里、失望迷惘,有的人一蹶不振、失志沉沦,这些都是自暴自弃的表现。心理失落、失衡,往往是走极端和走下坡路的开始。一个人可以被击败,但不可以被击倒。人生路上有两件事是最值得骄傲的,一件是从成功中走出来,另一件是在失败中站起来。如果站起来
的次数能够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便是强者。人生的高度多是由跌倒的经历垫起来的。大凡成功者,其实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就是不怕失败、不忘失败。当一个人碰到困难、失败和过不去的坎时,不妨换一种人生思路,学会说“没关系”“不要紧”“有机会”。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成功者告诉我们,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古人云,“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如果志向、志气没了,那才是真正彻底地失败了。
四、空话、空虚、空洞是空白人生的“万花筒”
“空口说白话,眼饱肚子饥。”说空话是做人不实的表现。打空拳费力,说空话费神。说空话的人令人讨厌,常常忽悠人、糊弄人、吓唬人,往往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官话、套话、大话、假话是空话的面孔。常说空话,是做人空虚、做事空洞的表现。空虚是一种心态,源于没有信仰、无所寄托、失去支柱。当一个人整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该干什么、怎么干时,也就只剩下一副皮囊,如同行尸走肉了。那样的人生百无聊赖、无所适从,于是乎,“今朝有酒今朝醉”,酗酒吸毒,醉生梦死。人最大的空虚莫过于回头看人生发现一片空白,没留下一点痕迹。“没劲”是空虚的“口头禅”,空虚常与无所事事相伴。空谈也罢、空虚也好,最终让自己的人生空洞无物、一事无成。
五、走神、走偏、走样是扭曲变形的“哈哈镜”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干事业需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样才能干一件成一件。人难免会走神,思想开小差,但
得
避免老
走神、常走神、大走神,人的很多问题都是从思想跑偏、“抛锚”开始的。思想开小差,则必然带来为人
处世走
偏、言行举止走样。世间万物,有其轨、有其道,也就是常规常理,不可跑偏、不可逾越。走偏是走歪的开始,走样是走形的起步。不可小觑偶尔的走偏、走样,如果把握不住、控制不好,一旦让它成为一种常态,再纠正过来、扭转过来就难了。欲望太强的人必定会走形变样。正如人生的扣子,从第一粒就应该扣好,
如果扣偏了
、歪了,后面的也就跟着偏了、歪了。
六、失言、失态、失信是前程夭折的“后悔药”
人生在世少不了说话,但说什么、怎么说,不能随随便便,不可以信口开河。一个人在说话之前是话的主人,话说完后便成了话的奴隶,正所谓覆水难收。不是什么话都可以任性说,也不是什么场合、什么对象都能够随性说。“可与人言而不言,失
徐文秀:做人做事做官再“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