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应勇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上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
201x
年
4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两年多来,上海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举全市之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已形成阶段性改革成效。
201x
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
GDP
的比例达到
3.8%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41.5
件,是五年前的
2.4
倍;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
88.2%
;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
(16.940
,
0.67
,
4.12%)
、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超过
20%
。
一、着力优化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布局,进一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科技支撑
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前瞻
引领和产业化方向,谋划布局了
支撑科创中心
的
“
四梁八柱
”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1
、着力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打造具有蓬勃活力和强大吸引力的自主创新高地。
注重夯实基础,大力推进大科学设施群建设,上海光源二期、软
X
射线、活细胞成像平台、超强超短激光、硬
X
射线等项目开工建设,在张江地区有望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科学中心。注重建强主体,加快集聚高水平研究机构,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脑与类脑研究中心等挂牌成立。注重优化载体,启动实施张江科学城规划,在
94
平方公里上建设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2
、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服务国家在若干重大关键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
强化国家战略导向,在关键领域、
“
卡脖子
”
环节加大攻关突破力度,为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和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成功研制
作出
积极贡献,取得了
10
拍瓦激光
放大输出、体细胞克隆猴等重大成果,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光刻机、刻蚀机等战略产品销往海外,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填补国内空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硅光子、国际人类表型组等领域,启动实施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在全基因组蛋白标签、灵长类全脑
介
观神经联接图谱等本市基础较好的领域,探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为参与我国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前瞻性
研究。
3
、搭建一批创新功能型平台和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着眼于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转化,首批规划了
18
个功能型平台,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创新创业服务
5
个领域。着眼于培育引领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建设一批
科创中心
重要承载区,张江、临港、紫竹、杨浦、漕河
泾
、嘉定、松江
G60
科创走廊
等地区已形成各自特色与优势。着眼于在全社会形成浓厚创新氛围,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市各
类众创空间
孵化器超过
600
家,
90%
以上由社会力量兴办,覆盖
38
万多科技类创业者;杨浦区、徐汇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
宝武集团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等
7
家单位获
批全国
双创示范基地,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二、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强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制度供给
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体制机制瓶颈,在政府创新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发展、开放合作等
6
个方面开展改革探索,制定实施
9
个政策文件、
70
多个配套办法和
160
多项自主改革举措,创新创业普惠税制、股权激励机制等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全社会创新活力和潜能不断激发。
1
、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
最大限度减少政
府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干预,为创新主体松绑。着力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在浦东率先对
160
多项行政许可事项开展
“
证照分离
”
改革试点,破解束缚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
“
办证多
”
、
“
办证难
”
问题,部分改革事项已在全国范围推开实施;率先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已有
17
家申请单位、
18
家受托生产企业共
28
个品种申报试点,其中
11
个品种是尚未在国内外上市的
“
全球新
”1
类新药。增强科研单位经费使用自主权,把科研基础类项目劳务费资助比例由
20%
提高至
50%
,市属高校经常性经费比例提高到
70%
,进一步调动科研单位的创新积极性。
2
、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加快向高校、科研院所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
21
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和流程。探索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制,通过
“
机构式资助
”
、财政经费
“
退坡
”
等新型财政支持方式,培育了上海微技术工
研
院等一批市场化运作的非营利性研发机构,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集成
应勇: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