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才计划年度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林蕙青
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在全面开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的大背景下,我们在这里召开“英才计划”年度工作会议,深入研讨青年英才培养工作,恰逢其时、意义重大。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向长期以来亲自指导中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韩主席表示敬意,向关心指导“英才计划”工作的各位专家和积极致力于青年英才培养探索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取得优异学习成果的同学们表示祝贺!
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
教育部非常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2009
年,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拔尖计划”),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20
所重点高校建立了一批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近十年来,“拔尖计划”高校在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模式创新、国际化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目前,
4500
名毕业生中,约
96%
的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有
65%
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
100
名的国际知名大学深造,部分学生已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初步实现了成才率、成大才率高的阶段性目标。
“英才计划”是“拔尖计划”的姊妹篇,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自
2013
年启动以来,科协和教育系统的有关部门、学校和导师团队在学生选拔培养方面做了大量严谨、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培养了
2367
名品学兼优、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目前已有
1152
名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其中考入“
985
高校”的学生占
70%
。
前期的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模式。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发言与展示,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人的蓬勃朝气和无限潜能,看到了国家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培育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决心和信心。下面,我就进一步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谈几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第一,牢记使命,加快培养青年英才。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坐标。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的那样,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加快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第二,完善机制,推动计划深入开展。
要完善学生选拔机制。参与计划实施的中学和高校要从国家战略大局出发,推荐、选拔真正对基础学科有志趣、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实施动态调整,保持计划的活力和竞争力。要完善个性化培养机制。高校要鼓励、支持热心创新人才培养的名师大家担任导师,科学制定英才学生的培养方案,根据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实行个性化的培养。要完善跟踪评价机制。建立数据库,对计划参与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不断总结创新人才培养规律。要完善学段衔接机制。把中学、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贯通起来,鼓励有条件的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制定学分认定规则等等。教育部在学籍管理上、政策上将给予支持。
第三,拓展范围,让更多学生受益。
目前,“英才计划”已经在
21
个省市区开展,下一步,可以探索稳步在更广范围、更多省区、更加规范地开展试点工作,扩大计划覆盖面。希望更多高校参与到计划中来,将学科、师资、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办学优势,转化为拔尖人才培养优势,汇聚资源、搭建平台、厚植土壤,帮助更多优秀中学生成就科学梦想,为国家发现和培养更多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要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担负历史使命的奋进者、开拓者。教育部将持续不断地推动“英才计划”实施,与中国科协一起,努力创造更好的机制、探索更好的方法、营造更好的氛围,为青少年英才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发展空间,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林蕙青:在“英才计划年度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