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之所以如此,“自然力的
征服,机器的采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
放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进入新
时代以来的十余年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 120 万亿元,实现
十年翻番,占世界经济比重上升到 18%左右,经济实力实现
历史性飞跃,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与中国经济从高速增
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相伴随的是,社会主要矛盾也转
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
间的矛盾。这就对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
在巩固发展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
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驱动从粗放式的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向
集约式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
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正朝着到 2035 年进入创
新型国家前列和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战略目标
迈进。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的落地过
程是同步的,并将对后者起到重要战略支撑作用。中国科学
技 术 发 展 战 略 研 究 院 最 新 发 布 的 《 国 家 创 新 指 数 报 告
2022-2023》显示,2023 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
第 10 位,进步显著,但是在“创新资源”“创新绩效”“创
新环境”等关键指标上还有明显短板。其中,“创新绩效”
指标下的综合能耗产出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产出、
劳动生产率与创新型前列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分别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