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实用文档 报告/总结

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DOCX   6页   下载0   2024-03-17   浏览77   收藏0   点赞0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 着力推动经济高
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
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
今年 9 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的全新重要概念。
一部人类历史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就是
一部社会生产力不断升级发展的历史。面对全球化正处于失
衡和重构背景下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应以发
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抢占发展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
塑造发展新优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为中国式现
代化提供新的动力引擎和战略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生产力是人类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
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能力它与生产关系共同构成社会生产
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劳动力是
首要的能动要素,是组织生产过程的主体要素。只有劳动力
才能不断开发、掌握和使用生产工具并将之作用于劳动对象,
标志。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会带来生产力水
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
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之所以如此“自然力的
征服,机器的采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
放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进入新
时代以来的十余年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 120 万亿元,实现
十年翻番,占世界经济比重上升到 18%左右,经济实力实
历史性飞跃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与中国经济从高速增
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相伴随的是社会主要矛盾也转
间的矛盾。这就对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
在巩固发展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
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驱动从粗放式的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向
集约式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
2035
2050
迈进。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的落地过
程是同步的并将对后者起到重要战略支撑作用。中国科学
2022-20232023
10 ,但
指标下的综合能耗产出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产出、
劳动生产率与创新型前列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分别位居
剩余4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 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 平总书记今年 9 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的全新重要概念。 一部人类历史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社会生产力不断升级发展的历史。面对全球化正处于失衡和重构背景下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应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抢占发展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动力引擎和战略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生产力是人类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能力,它与生产关系共同构成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劳动力是首要的能动要素,是组织生产过程的主体要素。只有劳动力才能不断开发、掌握和使用生产工具并将之作用于劳动对象,而生产工具所蕴含的科技水平则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会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升。马克思、恩格斯曾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 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之所以如此,“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十余年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 120 万亿 元,实现十年翻番,占世界经济比重上升到 18% 左右,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飞跃,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与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相伴随的是,社会主要矛盾也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对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在巩固发展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驱动从粗放式的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向集约式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 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正朝着到 2035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战略目标迈进。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的落地过程是同步的,并将对后者起到重要战略支撑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 2022-2023 》显示, 2023 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 10 位,进步显著,但是在“创新资源”“创新绩效”“创新环境”等关键指标上还有明显短板。其中,“创新绩效”指标下的综合能耗产出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产出、劳动生产率 与创新型前列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分别位居第 35 位、第 37 位和第 38 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依然有巨大提升空间,这必然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则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系日益紧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反哺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如果说科技创新主要是指技术创新,那么产业创新则是技术创新基础上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创新等的结合。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对接,可以实现科技创新的多产业应用、多场景赋能,形成促进生产力提升的乘数效应乃至指数效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就是基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良性互动而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产业新赛道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已进入活跃期,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设备、绿色环保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交叉融合态势正不断增强,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对生产力能级的提升不断进行赋能,这已经并将继续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竞争如同百舸争流,不进则退。面向前沿科技创新领域加强全链条攻关、全要素支持、全生态打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集聚培育相关 现代化产业体系领域的龙头企业,是不容忽视、不容错过的重大战略机遇,也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先手棋。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 2024 年第一项重点工作,此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摆在要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首,由它们可以看出中央对于金融在促进科技创新、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作用的重视程度。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确实不难发现,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高质量发展领域集聚,畅通“科技
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