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实用文档 经验交流发言

黄奇帆:公共卫生领域需要供给侧全面改革

DOCX   7页   下载0   2024-01-28   浏览65   收藏0   点赞0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公共卫生领域需要供给侧全面改革
黄奇帆
2020 2 9 日)
系、传染病防治工作还有很多系统性问题?有没有可能从
本上杜绝重大疫情发生、把疫情消灭在萌芽?大疫倒逼我
深刻反思。国家需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领域的
供给侧全面改革,解决该领域的方向性问题、系统性问题、
基础性问题让该领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
引擎。以下是五个建议。
一、关注公共卫生消费与投资的高效性
40 年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潜
力不断释放GDP 1978 年的 3679 亿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90 万亿元。2010 ,消费、投资、净出口在 GDP 中的比重
大致各占 1/3,但最近 5 10 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消费已占 GDP 60%左右2019 年)而投资和净出口仅占
40%右。可以肯定,要保持经济长久增长,就必须保持
扩大消费的拉动力。
消费包括个人和政府公共消费两部分,总体看,个人消
费虽有一定上升空间,但已有限,而政府公共消费——包含
教育、卫生和文化等却存在巨大潜力。以往,政府基建投
比重较大,但公共设施投资和公共消费比重较低。比如全国
医院数量, 1978 年的 9293 个增长到 2018 年的 33009 个,
扩大 3.55 倍,但同期 GDP 增长 240 倍。二者增幅落差明显
这说明我国公共卫生投资明显不足。2018 年,中国公共卫
领域的财政支出 1.6 万亿元,仅占 GDP 1.7%
为此建议,疫情之后,财政应把计划投资项目上的钱,
转移一部分到公共卫生等公共设施领域提高国家公共卫生
供给质量,并以此政府消费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
展。经验表明,财政投资铁路、公路的基础设施,其只 30%
左右转化为当年的 GDP但投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
务及设施,大致 60% 70%可以转化为当年的 GDP因此,
同样是财政投入,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资效率更高, GDP
的拉动作用更大。同时,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形成社会服
平衡。
二、增量提质扩编中国医疗系统
此次疫情表现出我国现有医疗与公共卫生系统不充足、
不合理、不平衡的问题。实际情况是,除北上广深杭等发
城市外,许多大城市三甲医院数量不足、设施配置不到位,
而中小城市各级医疗资源配置更是不齐全、不合理,医疗设
施、医治水平参差不齐。这就是大城市、大医院往往应接不
暇主要原因
对比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许多小医院的设施配
备与大医院基本无异。所以,有计划地补齐城市医疗系统短
板,提高医疗设备质量,这就是财政公共消费的具体内容,
而且政府每投入一台设备立即可以服务民众,变成公共服
剩余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公共卫生领域需要供给 侧全面 改革 黄奇帆 ( 2020 年 2 月 9 日) 此次疫情的发生发展是不是说明我国现有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治工作还有很多系统性问题?有没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重大疫情发生、把疫情消灭在萌芽?大疫倒逼我们深刻反思。国家需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供给 侧全面 改革,解决该领域的方向性问题、系统性问题、基础性问题,让该领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下是五个建议。 一、关注公共卫生消费与投资的高效性 40 年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GDP 从 1978 年的 3679 亿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90 万亿 元。 2010 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在 GDP 中的比重大致各占 1/3 ,但最近 5 到 10 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消费已占 GDP 的 60% 左右( 2019 年),而投资和净出口仅占 40% 左右。可以肯定,要保持经济长久增长,就必须保持并扩大消费的拉动力。 消费包括个人和政府公共消费两部分,总体看,个人消费虽有一定上升空间,但已有限,而政府公共消费——包含 教育、卫生和文化等却存在巨大潜力。以往,政府基建投资比重较大,但公共设施投资和公共消费比重较低。比如全国医院数量,从 1978 年的 9293 个增长到 2018 年的 33009 个,扩大 3.55 倍,但同期 GDP 增长 240 倍。二者增幅落差明显,这说明我国公共卫生投资明显不足。 2018 年,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 1.6 万亿 元,仅占 GDP 的 1.7% 。 为此建议,疫情之后,财政应把计划投资项目上的钱,转移一部分到公共卫生等公共设施领域,提高国家公共卫生供给质量,并以此政府消费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经验表明,财政投资铁路、公路的基础设施,其只有 30% 左右转化为当年的 GDP ;但投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及设施,大致 60% 到 70% 可以转化为当年的 GDP 。因此,同样是财政投入,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资效率更高,对 GDP 的拉动作用更大。同时,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形成社会服务平衡。 二、增量提质扩编中国医疗系统 此次疫情表现出我国现有医疗与公共卫生系统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的问题。实际情况是,除北上 广深杭等 发达城市外,许多大城市三甲医院数量不足、设施配置不到位,而中小城市各级医疗资源配置更是不齐全、不合理,医疗设施、医治水平参差不齐。这就是大城市、大医院往往应接不暇主要原因。 对比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许多小医院的设施配备与大医院基本无异。所以,有计划地补齐城市医疗系统短板,提高医疗设备质量,这就是财政公共消费的具体内容,而且政府每投入一台设备立即可以服务民众,变成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此建议,第一,国家要像投资高速铁路、公路一样修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如果中国 3.3 万家医疗机构变成 5 万家、 6 万家,那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其高质量设备投入就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能够产生极大的经济拉动作用。 第二,如椽巨笔整理,除硬件外,着力解决医生和护士普遍缺员的问题。现在,很多医院编外医生和护士相当于编内的 50% ,或者 2/3 编内、 1/3 编外。那为什么不能增加 10 万至 20 万个编制,让编外医生和护士进入编内?表面看,入编要增加财政支出,但这一方面可以扩大政府公共卫生消费;另一方面,政府给予的编制补贴可以产生杠杆效应。事实上,如椽巨笔整理,医护人员并非完全吃皇粮。目前,政府在医院编制上的投入只占医院实际收入的 1/5 ,所以总体看,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加大编制投入理所应当,更何况它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第三,大幅提升医务人员数量。 2018 年末,我国医务人员总数仅为 1230 万人。如果按美国 4 亿人口中 1900 万医务人员的比例,我国提升空间巨大,如果通过政府投入使医务人员总数达到 6000 万到 8000 万人,必将对我国未来的 GDP 增长构成巨大推力。 三、建立独立的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需要一个独立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它不是每个城市的卫生局或某家三甲医院可以兼顾的事项,而是职能区别于一般医院的、社会公共卫生事件的“战备”体系,是一个跳出常规医疗卫生管理系统的、作为公共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立体系,所以必须依赖中央统筹规划、各级政府投资建立。在美国,这套系统直属总统管辖,公共卫生事件直报总统卫生安全委员会,卫生安全委员会设计处置方案报给总统。 独立的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的治理体系包含三个层面:其一是应急响应体系—— 层层拉 警报、层层发预警的报告制度、紧急行动预案制度及其落实机制。其二是防疫物理设施及其管理与使用制度,比如隔离病房 10000 张病床既要大量集中在几个定点医院,同时也要分散在各个医院,以此确保发生疫情病人马上可以集中隔离,避免传染扩散。其三是疫情下紧急征用机制,疫情出现,一座城市相当于进入“战时状态”,政府需要征用一些宾馆酒店、体育场馆、展览馆等民用设施,用于隔离大量疑似、密切接触人群来控制传染源。可以肯定地说:这三个层面都不能是临时决策,
黄奇帆:公共卫生领域需要供给侧全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