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楼房、一条条宽阔干净的道路、一片片错落有致的
绿地,还真有些分不清这是农村还是城市。昨晚电影结束后,屠园农民诗人范
家正来到我“家”,送我一首他创作的长诗《屠园礼赞》:“昔日恶水荒草地, 而
今人在花园中,格局新颖呈壮景,纵横交错设计精,莫道都市风光好,此处繁
华抵二京 ”虽然修辞有点夸张,但却真实表达了老人家的美好心愿,看得
出他真心拥护集中居住的模式。
我知道,群众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带来群众意见的多样性,统一群众思想、
统一群众意见一直是我们群众工作的难点。在昨天下午屠园乡村支书座谈会上,
大家都反映,虽然大多数村民同意流转土地、集中居住,但还有一部分人坚持
要种自己的小田、住自己的老宅,思想工作始终做不通。老实说,我是倾向于
集中的,但我也始终坚持一点——“集中不集中,群众说了算”。老百姓自己心中
有杆秤、有本账,会衡量利弊得失,会算算是否得益。我们搞“三集中” 本意是
为了群众好,所以决不能简单地“一刀切”、“齐步走”。
集中到底好不好?带着这样的疑问,吃完早饭,我便连忙开始了新一天的
走访调研。刚走不远,就遇到了几个中年妇女带着小孩在玩耍,我走上前去,
主动拉起家常。很快就有人认出我是昨晚一起看电影的市委书记,人越聚越多,
里三层外三层,挤不进来的就在二楼窗户上探出头来交谈。
当我问起对集中居住的看法时,大家的“话匣子”顿时打开了,七嘴八舌地
说了起来。“以前在老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大车进不来,小车不想
进。现在住小区,方便又干净!”“不孬!冬天毛巾不上冻了,夏天蚊子叮咬少
了,上学、看病都方便了!”“有楼房住,小伙子找对象也容易多了!” “土地流
转了,住上楼房了,生活环境跟以前比,那是一天一地呀,早两年想都不敢
想。”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光都是说好话,也反映了不少问题。“公共厕所太
少、太远了!”“小区物业服务跟不上,报修了三四次也没来!”“我们全家10口
人都挤在100平米的房子里,分户问题迟迟没解决!”“去年下半年的土地流转费
还没拿到!”“为了买房、装修贷了好几万!”等等,
类似这样的话虽然不多,但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也引起了我的重视走
访路上,古山河社区党委书记张雷告诉我,百姓对待土地集中的态度与
对待居住集中的态度相似,现在年纪轻的不想种地,年纪大的种不了地,大多
数人都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旁边的合兴村384户整体推进土地流转,到最后只
有9户坚持要种地。我关切地跟上一句:“这9户最后怎办的?”张雷说:“我们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