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实用文档 报告/总结

2014年民情日记

调研报告 DOC   12页   下载0   2023-08-27   浏览97   收藏0   点赞0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2014民情日记
时任宿迁市委书 蓝绍敏
“高调”进村听意见
5月9日多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五月天。从2011年5月到宿迁工作,转眼间已经
第四个年头了。
四年来,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宿迁,融入了宿迁,特别是一年一次的“三解三
促”驻点调研,已经成为我满心期待的事情。每次走到群众中去,和群众坐在
起聊天、家常都能内心到很、很得劲到群中多
地气,身上才能多些“土气”,心里也就更有了底气。
前三年的“三解三促”,我选择的大都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中扬镇毛集村是关于城乡统筹发展,耿车镇大同村是关于“耿车模式”的转型
线
这次“三解三促”去哪儿?近来我一直在思考,最终选择到“三集中”农民集
中居住区去
因为在全面深化改、加快小康设的当口,实施土集中、人口集中、
项目中“中”宿迁进新镇化一个探索也是姓意
多。“三集中”究竟利多还是弊大,基层群众究竟怎么看,到底认可不认可,
们的工作有哪还有利用
次“三促会,走到众身边,门,敞开听听他们
真心话、大实话。
这次,我特地选择两个调研点一个是以用地制度革为核心的乡统
筹试——宿屠园另一是“三集实施最广推进最大
泗洪,点就定在了界。这两个地我都想去看看,更深入、更全面地去了解
这项。对屠园不陌生,2011年一次三促候,
调研过。后来在推进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的过程中,也来看过几次,工作中也
始终关注着这个试验区的建设发展。
屠园的古山河小区是城乡统筹试验区首批启动建设的五个小区之一,也是
全市城乡统筹的一个示范点。目前,小区一期
68栋多层居民楼已全部建成交付,1000多户居民已从平房瓦房搬进了楼房,
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止一次来但每次来到古山河区,会有一种前一亮的觉。
绿树环绕、红墙灰瓦,由大鱼塘改造成的“水景”独具特色,幼儿园、标准化卫
、健身广场,有线电视、管道燃气、智能监控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和住户老陈见过面,我又到小综合服务中心看了。在卫生室淳朴
的居民对医疗卫生服竖起大拇指在妇女儿童之家,七八个幼儿玩滑滑梯、
打球仗;在小区广场原本只有城才有的蹦蹦床、电动玩具车占据大半个地
盘——一都在与城市轨。可以说后发地区统城乡发展的实模样和基
雏形,在这里得到了初步显现。
晚饭后,我急忙赶小区广场。那里,我和社区群有个约会,起观
看一场露天电影——《蒙六姐妹》电影开场之,我特地拿话筒,告诉
大家是谁在哪来干,也请大到“来串,有事要
映、有什么话要说,直接来找我。调研的第一,以这样的式向大家报个
,如此“高调”还是第一次
过去的驻点调研,里的群众对的行程并不了解,至有的还不道我
来过。通常都是我去上门,他们少来串门,往往是走哪看哪,见谁问谁,
回,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接触基层、接触群众。
我想,只要能听到声音、真意,找到群众的不满在哪里,弄清存在
的问在哪找准层干风急改进方在里,的“调”
必要!
集中不集中,群众说了算
5月10日雨
清晨一觉醒
来,竟忘了自己身在何
处。窗外,淅沥沥的小打
湿了路面,
几个小朋友在高兴地玩耍,老人们三五成群悠闲地散步,一切都那么自然、祥
和。
远眺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楼房、一条条宽阔干净的道路、一片片错落有致的
绿地,还真有些分不这是农村还是城市。昨晚电影结束后,屠园农民诗人范
家正来到我“家”,送我一首他创作的长诗《屠园礼赞》:“昔日恶水荒草地,
今人在花园中,格局新颖呈壮景,纵横交错设计精,莫道都市风光好,此处繁
华抵二京 ”虽然修辞有点夸张,却真实表达了老人家的美好心愿,看得
出他真心拥护集中居住的模式。
我知道,群众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带来群众意见的多样性,统一群众思想、
一群众意见一直是我们群众工作的难点。在昨下午屠园乡村支书座谈会上
大家都反映,虽然大多数村民同意流转土地、集中居住,但还有一部分人坚持
要种自己的小田、住自己的老宅,思想工作始终做不通。老实说,我是倾向于
集中的,但我也始终坚持一点——“集中不集中,群众说了算”。老百姓自己心中
有杆秤、有本账,会衡量利弊得失,会算算是否得益。我们搞“三集中” 本意是
了群众好,所以决不能简单地“一刀切”、“齐步走”
集中到底好不好?带着这样的疑问,吃完早饭,我便连忙开始了新一天的
走访调研。刚走不远,就遇到了几个中年妇女带着小孩在玩耍,我走上前去,
动拉起家。很快就有人认出我是昨晚一起电影的市书记,人越聚多,
三层外三层,挤不进来的就在二楼窗户上探出来交谈。
当我集中的看,大的“话匣顿时了,舌地
进。小区,方便净!”“不孬毛巾不上夏天子叮
了,学、看病方便!”“有楼房住小伙找对象也易多了! 地流
想。”
少、太远了!”“修了三四”“10
人都在100平米的房子里,分户问题迟迟没解决!”“去年下半年的土地流转费
没拿到!”“为了买房、装修贷了好几万!”等等,
类似这样的话虽然不多,但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也引起了我的重视走
访路上,古山河社区党委书记张雷告诉我,百姓对待土地集中的态度与
对待居住集中的态度似,现在年轻的不想种,年纪大的不了地大多
数人都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旁边的合兴村384户整体推进土地流转,到最后只
有9户坚持要种地。我关切地跟上一句:“这9户最后怎办的?”张雷说:“我们搞
剩余9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2014年民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