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残疾人有23名。
在王海卫创业就业的道路上,最让他感慨的是海东市一系列对于残疾人的
特殊政策,能和健全人一样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丰衣足食,让他们活得更有尊
严,更能体现自己“不残缺”的人生价值,也为了让残疾人“体面地就业,有尊严
地生活”。
近年来,我市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市级残工
委成员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率达50%以上,全市累计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7807.36万元。制定出台了《海东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对
残疾人自主就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实体进行星级评定管理和扶持稳定发
展集中就业,市级就业基地挂牌16家,建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7家;投资180
多万元加大对“互联网+”就业、居家就业、社区就业、灵活就业等适合残疾人的
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力度。通过“培训+推荐就业”的方式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投资180
万元帮助5300名农村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种植、养殖、手工
加工等技能水平;对1032名残疾人进行了汽车美容、咖啡师等职业能力提升培
训;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次,实现新增就业
15936人,累计就业32156人;落实残疾人疫情防控各类补贴279万元。
2022年,海东积极打造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及“就业一条街”服务建设, 积
极探索“互联网+电商”等创业模式,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通过推行集中
就业、按比例安置就业、居家就业等模式,提供“一人一策”就业服务, 近1.6万
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占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的56.2%。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成功案例的背后,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事业
的高度重视,凝聚着各级残联组织和全市残疾人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默默奉献。
携手同行
让每一位残疾人融入新时代
康复是残疾人就业、就学、融入社会的前提。十年来,市、县区政府加强
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市、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脱贫攻坚等专项规划,出台了康复服务的实施意
见,建成了市、县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利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残疾人
辅助器具适配中心等机构开展康复、社会心理咨询服务、评估、转介、社区康
复指导、辅助器具展示及适配等服务,23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精准适
配残疾人辅助器具1.6万多件,适配率达98.65%;健全社区康复协调员队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