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忙、任务紧,而放松了调查研究。例如,一些市县干部同志忙着招商引资,
忙着再造新城,忙着工业园建设,连一些乡镇的同志也在忙着这些大事、大项
目,仔细想想这些事也是建设发展的大事,确实也该忙。但是,如果只忙着这
些“大事”,便很容易忽视去基层调查研究。
二是不愿下去。当今社会,拥有庞大、快捷的信息网络,工作中需要的数
据和文字材料随时可以从网上调出来查看,因此有的同志就认为没有必要再下
基层去搞调研;还有的同志甚至沾染了官僚主义的恶习:一杯浓茶一支烟,报
纸新闻看花边,办公室里吹吹牛,电脑上面聊聊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根
本不愿去做调查研究。
三是害怕下去。下基层是会碰到困难的,下基层是去接触矛盾的,下基层
是去解决问题的,下基层总是有任务的,总是要吃点苦的,下基层也会给基层
带去一些麻烦和负担。有的同志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自信,担心解决不了矛盾
和问题,没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待,反而增加了基层的负担,自身任务没有
完成好,还出力不讨好,搞得上下都不满意。
四是沉不到底。办公室系统有这么几句顺口溜:“领导未到传真先到,立马
准备迅速制造,先是准备材料一套,统一口径再作汇报。”有的地方得知上级领
导要来调研,先把重点上访户安排得力干部一一盯死,再把易发问题区安排骨
干力量看得严严实实。对有些问题,上上下下统一口径,先瞒着不报,实在瞒
不住,领导问起来,便一个接一个、一级帮一级地圆着,先是大事说小、小事
说了,万一说不小、说不了,也要圆到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准备到这个地
步,调查研究还怎能摸到真实情况?
有的同志主观意识严重。他们下基层去调研也开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会,但
总是自己讲的多,群众谈的少,自己好像是先生,基层干部群众是学生。这种
座谈会,往往是自己开篇长,结尾长,中间好不容易让群众发言,人家刚一开
口,便又被他接上去了,又是长篇大论地讲一通。一场座谈会谈不了两个人,
一看表,该吃饭了。这种人往往只想听报喜的事,不愿意听报忧的事,只想去
寻找自己已有观点所需要的材料和论据,并不想去了解基层确确实实存在的实
际矛盾和问题。
有的同志不注重调研的方式方法,基层跑了不少,群众访了不少,情况了
不少,但总是找不到主要矛盾,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更找不到具体
的解决办法。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做了几个月的调查,开过不少的大会小
会,结果对于大量存在的事物,却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原因是方法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