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海成为天下英才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李强在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
2018
年
3
月
26
日)
抓人才是上海构筑战略优势、打造战略品牌、实现战略目标的第一选择和最优路径,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指示要求,持之以恒厚植上海发展的人才优势,坚持党管人才的政治导向、人才引进的高端导向、人才配置的市场导向、人才发展的国际导向、人才服务的精准导向,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让上海成为天下英才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对人才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对上海人才工作寄予深切厚望。我们要学深悟透,贯彻落实到人才工作全过程。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上海的发展,从来都是靠人才。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有什么样的未来。上海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加快建设
“
五个中心
”
,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当前比以往
任何时候更加渴求人才,特别是卓越人才。必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必须有引才聚才的强烈危机感和紧迫感,推出
“
动真格
”
的举措,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要牢牢把握厚植人才优势的基本导向。坚持党管人才的政治导向,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
一把手
”
带头抓
“
第一资源
”
,寻觅人才要求贤若渴,错失人才要有切肤之痛。坚持人才引进的高端导向,吸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大艺术家等高端人才。坚持人才配置的市场导向,让人才的评价、流动、激励都按市场规则办,真正把权和利放到人才和市场主体手中。坚持人才发展的国际导向,大力引进国际人才,大力推进国际人才本土化和本土人才国际化。坚持人才服务的精准导向,甘当服务人才的
“
店小二
”
,让人才从细微处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
要努力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队伍,重视抓好引领性人才、支撑性人才、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要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进行大刀阔斧的人才政策改革,形成对全球高峰人才的
“
磁吸效应
”,
打造
“
人才梦之队
”
。在基础研究领域,集聚一批能够引领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具有全球号召力的科学家;在应用研究领域,集聚一批能够突破关
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军人才;在重大产业领域,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和通晓国际规则的投资家。
要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体系。上海的发展既需要金领、白领,也需要蓝领;既需要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等经济发展类专业人才,也需要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类专业人才;既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也需要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
“
上海工匠
”
是提升
“
上海服务
”
品质、擦亮
“
上海制造
”
品牌、提高
“
上海购物
”
美誉、促进
“
上海文化
”
传承的关键。要实施重点领域技能提升计划,造就一批世界级工匠和标志性服务大使,为打响四大品牌提供人才支撑。
投资青年人才,就是投资未来。要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后,积极集聚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对青年人才多一点关心和支持,不搞论资排辈,摒弃门户之见,帮助他们打开成功之门。
“
真正的人才,最看重的是成长的舞台、发展的空间。
”
李强强调,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生态。优化政策环境,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拓展发展平台,积极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天地,重视用好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打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大力构建生态、生产、生活一体化,社区、
街区、孵化区相融合的新型双创载体。创造品质生活,大力提升城市生活的丰富性和舒适度,着力解决人才普遍反映的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等问题,让上海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热土。
李强:在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