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实用文档 报告/总结

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联防联治问题与对策

DOC   11页   下载0   2023-08-26   浏览81   收藏0   点赞0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联防联治问题与对策
安阳师范学院法学院 李明
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
(一)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类
1.
简单民事矛盾纠纷
使
使
扰,而且对正常的工作生活带来重影响。
2.
经济财产纠纷
农村
使
使
解难度大,容易引发群性事件。
3.
干群矛盾纠纷
主要包括村务管理纠纷、干群关系不和谐。一是村务管理传统
“一言堂” 的治理方式仍然在农村村务管理中起作用,加之村干部之间
职责不清,履职时推诿扯皮,使各类矛盾纠纷不能被及时处理,导致
村民对村干部的不满与日俱增。二是干群关系部分基层干部奉行“命
令主义”①,没有真正贯彻“一事一议”。同时,一部分群众对政策和法
律缺乏了解,不认同村干部的管理方式 抓住村干部的失误大做文
章,不利于干群关系融合发展。
4.
诉求型矛盾纠纷
发生后,赔偿
线
退
增多
(二)现有农村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方式
1.
简单民事矛盾纠纷大多采取人民调解的方式化解
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制度都是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手段。一是对婚
姻纠纷, 采用却待”。避免情绪冲动激化盾,应使
方先冷静下来
待趋理智后,择机行调解。二是对婆媳矛盾,采
用“明辨是非调节法”。
丈夫等第三人从中进行解时,要静客观地
分析问题,不可采取武处理对赡等家纷,
采用情感”。解时唤醒对亲重要
识,冷却渐渐暖。纷,用“
法”以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或者村干部作为中间调解人,让双方心
气和地沟通,并由中间调解人给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处理方案。
2.
经济财产纠纷大多以非诉讼机制为主导,诉讼机制为补充的解
决方式 对于大部分村民而言,土地就是最大的经济财富。在面
经济财产纠纷时
通常先采用双方当事人和解的方式解决。如果争议双方互不相让,各
种辅助力量就会介入,并试图化解双方分歧。具体而言,调解人员先
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再听取矛盾双方的诉求,进而
对其进行调解。如果调解遇到“瓶颈”,会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调查或找
村干部、邻里参与,共同评判是非。如果纠纷仍然无法解决,采取仲
裁方式解决。由于经济财产纠纷的特殊性,迫不得已时也会采取诉讼
方式。
3.
干群矛盾纠纷主要采取内部整改、外力推动的方式解决
由于及素
干部的管理方式进行抵触。面对干群矛盾纠纷,村干部首先要听取
分析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不满,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在大多
情况下,村民思想观念的陈旧以及村干部懒政怠政是导致干群矛盾
主要的原因。对此,需不断加强农村社会思想观念教育。在解决干
矛盾纠纷时,村干部工作要积极主动,心平气和地与村民协商,通
舆论引导、正面宣传等方式,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克制情绪,避免
现情绪化的过激行为。
4.
诉求型纠纷采取调解为主,诉讼为辅的方式解决
诉求型纠纷广泛存在于生活中,调解是诉求型纠纷的主要解决方
式。在人身伤害方面,通常先与双方分别进行沟通,了解各自的诉
求,再与双方共同磋商;在财产损害方面,应当直奔赔偿主题,尽量
满足双方的合理要求;在医疗纠纷方面,通常将以往发生过的类似案
件整理出来,与当事人的纠纷进行比较 使其充分了解其中利害。当
出现调解不能的情况时,应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
益。
(三)现有纠纷处理方式的局限性
一是人民调解纠纷解决能力呈现下降态势。由于基层人民调解
织建设薄弱,缺少有效的资金和人力保障,降低了人民调解的质量和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另外,人民调解对于常见性、多发性的矛盾纠纷
剩余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联防联治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