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公信力影响力
景俊海
在新媒体新技术变革的推动下,媒体形态和舆论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新兴媒体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和挑战,生存空间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已成大势所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党中央从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高度,把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既是媒体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适应民众诉求的重要体现。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不仅
是报网融合
,而且是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采用先进体制机制和传播技术,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利用客户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设新型主流
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必然要求。
世
界上任何一家媒体都有立场,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人民的喉舌,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新媒体虽然不同于传统媒体,但主要是应用了新的介质、平台和新的传播手法,本质并没有超出传统媒体的范畴。因此,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坚持媒体本身的属性,无论怎么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方式方法如何改进、体制机制如何创新,都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确保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要严格遵循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政策,坚守原则“底线”,不越纪律“红线”,严格做到令行禁止。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新的形势任务和挑战面前,新兴媒体一定要有鲜明的态度、坚定的立场,在新的传媒格局中继续发挥领衔作用,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渠道。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坚持提供健康内容是根本保证。
如果说先进技术是媒体转型的有力武器,那么内容生产就是内核,就是最根本的生命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要
一
以贯之地抓住内容建设这个根本,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互联网时代的受
众日益
分众化、碎片化,他们对不同的媒介形式有不同的内容偏好,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信息消费需求。传统媒体要把内容原创、权威报道、观点提供等方面的优势向新兴媒体渗透,提高议题设置能力,用专业权威的报道、理性客观的解读、深入独到的分析引领舆论,发挥好风向标、定音鼓的作用。要遵循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和受众互动规律,
推进媒体业
态创新
和新闻产品创新,满足不同网民的多样化需求,积极提供高质量、多层次、
广渠道
的信息服务,努力做到覆盖多终端、抢占制高点,在日益细化的传媒市场上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真正的“新主流”。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坚持先进技术支撑是可靠保障。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产品就更有影响力。
4G
、社交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着社会发展形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必须牢牢抓住并利用好不断变化的现代传播技术,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主动加强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合作,及时跟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着力加强数据新闻生产、移动客户端、用户信息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优化媒体内容制作、存储、分发流程,提升信息处理能力,为内容生产提供强大支撑。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坚持信息共享是基本方法。
信息共享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上重复浪费的重要手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在尚不具备独立开发和构建新平台实力的情况下,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十分必要。要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媒体管理制度,对网上网下、
不
同业
态进行
科学管理、
有效管理,确保各类新闻信息产品遵循统一的导向要求和内容标准。把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与优化资源配置紧密结合起来,解决目前媒体存在的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等问题,真正实现决策畅通、部门融通、资源流通。鼓励和支持党报党刊、都市类报纸、广播电视、重点新闻网站等各类媒体立足自身特色、定位,打造一批信息融合平台及产品,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坚持流程再造是融合之道。
新技术必将带来内容生产体系的重构,包括生产组织的重组与并购、生产系统的融合与更新、生产流程的再造与优化,最终实现采集、生产、存储、发布等多个平台的融合。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媒介机构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要对先前的新闻生产流程进行全新再造,以期焕发新的生命力。要树立扁平管理思维,积极推进内部组织机构改革,建立统筹新媒体业务的专门机构,协调落实融合发展各项工作。在统筹各类资
景俊海: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公信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