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对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改革的五点建议
黄奇帆
(
2020
年
2
月
13
日)
截至
2
月
11
日
24
时,全国新冠肺炎现有确诊病例
38800
例,现有疑似病例
16067
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44653
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
451462
人。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社会与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国家高度重视此次防疫工作,成立了由李克强总理任组长的中央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多次对防控疫情做出重要指示。自
2020
年
1
月
20
日起,中央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体现了中国在如此巨大公共卫生灾难面前的应对能力、大国担当。目前防控疫情战役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全国严防死守的管
控模式
正在发生效果,虽然感染数量还在上升,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央政府能够率领全国人民
救感染
民众于水火、彻底战胜疫情。
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有没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这样大的疫情的发生、把疫情消灭于萌芽状态呢?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很多系统性的问题呢?有很多专家学
者对湖北武汉的疫情应对已经提出了大量意见和建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从宏观上来看,武汉的防疫应对问题不是湖北独有的,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治领域是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后领域,甚至是盲点。从
2003
年的
非典到
2020
年的新冠肺炎,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始终没有很好补上,整个公共卫生系统在人员、技术、设备各方面都远远落后,这才是导致我们缺乏防控大疫能力的根本性的原因。
大疫当前是坏事,也倒逼我们深刻反思,国家应该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领域供给侧的全面改革,解决该领域方向性的问题、系统性的问题、基础性的问题,让该领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政府要扩大对公共设施的投资,提高公共卫生领域的供给质量
中国经济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
1978
年中国
GDP
是
3679
亿元,
2018
年达到
90
万亿
元。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就是不断释放各种消费,高度重视消费拉动经济的发展。在
2010
年,消费拉动、出口拉动、投资拉动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的贡献率。最近
5~10
年,中国经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消费拉动快速增长,到
2019
年消费拉动已经占
GDP
的
60%
左右,出口和投资占了另外的
40%
。
如果要进一步保持国家经济的长久增长,形成新的增长动能,就必须要继续保持或扩大消费对
GDP
的拉动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包括个人消费和政府公共消费两部分,个人消费虽然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增长空间的比重不大,有巨大潜力的是政府的公共消费。以往的政府投资在基础设施领域占比比较大,公共设施投资和消费比重不足。
公共消费包含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方面,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比重往往比较低。以医院为例,
1978
年全国医院数量为
9293
个,
2018
年为
33009
个,增长了
3.55
倍。在这四十年
GDP
增长
240
倍的背景下,我们看到卫生方面的投资就显得很不够了,
2018
年中国卫生领域政府财政支出
1.6
万亿
元,占
GDP
比重不到
1.7%
。
所以,疫情之后,国家要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的投资,尤其是加大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的投资。这里有个概念,如果政府财政拿
1000
亿元投资在高速公路、铁路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上面,这
1000
亿元转化为当年的
GDP
一般最多只有
30%
左右;但是如果这
1000
亿元投资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及其设施上面,其转化出来的
GDP
可以达到
60%~70%
。就这个意义而言,同样的财政投入,如果投入到公共卫生领域,对
GDP
的拉动反而更好。同时,它还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形成社会服务的平衡。
为此,政府财政应该把原有投向基础设施的钱,转移一部分到公共卫生等公共设施领域里面来,提高公共卫生领域的供给质量,用这一政府消费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中国医疗及公共卫生系统整体质量提升的投资空间巨大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表现出我国现在的医疗与公共卫生系统,除了北上
广深杭等
医疗设施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以外,整体上普遍存在各种医疗设施还不够健全的情况。许多大城市三甲医院数量配置都不到位,中等城市、小城市各级医疗机构的配置也很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为什么大城市的大医院忙得不得了呢?实际原因是整个城市的医疗资源设立不齐全、不合理,已有的各级医疗机构设施差别太大,小医院的设施太差,所以老百姓就都往大医院跑了。
我们对比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可以看到,美国、日本即使是小医院,配备的设施也是和大医院一样的。所以对各个城市医疗防疫系统的补全以及高质量设备的投资,就是公共设施消费的具体内容,政府投入的每一台设备也就变成了方便民众的公共服务设施。国家要像修铁路、高速公路一样,修建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基础设施,中国
33000
多家医疗机构可能会变成
5
万家、
6
万家,而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的高质量设备投入就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能够极大
黄奇帆:新冠肺炎疫情下对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改革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