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纪学习教育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安排,我就围绕本次学习主题,在前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刚才集中学习内容和工作实际,简要谈谈自己认识和感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专题学习,我对党的纪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党的纪律,就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通过学习,读懂弄通了一些道理: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只有“进行时”。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既是对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的具体思考,也是对我党进入新征程、续写新篇章、迎接新挑战的内在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要性和忽视党纪、违反党纪问题危害性的认识,推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从严抓好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强化遵守纪律的自觉,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全党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知行知止、令
行禁止,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合力。“坚守规矩,自我革新”时刻“在路上”。作为典型的革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斗争和政治革命夺取政权,自我革命的精神和自我超越的勇气一直是成就强大政党的核心秘诀。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执政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红色革命传统,永葆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有效防范和化解长期执政的各种风险挑战,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和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成就了中国发展和稳定的奇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党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改善党的精神面貌,外化出民族脊梁、时代先锋、人民公仆的政党形象,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坚定信念,苦干实干”永远“不止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党从建立之初到现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一路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而学习党纪就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尤其是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习党纪更要从历史
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规律,要看得清大势、抓得住重点。特别是要在反面典型中那一个个典型的案例、那一句句忏悔的独白淬炼我们党性、磨练我们的意志,只有真正学好党纪,才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才能全身心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苦干实干。
具体来说,一是要有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革命精神。做到“守知行知止、令行禁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一个集中体现就是“勇于自我革命”,这是我党实现初心和使命的现实需要。回顾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这一次次重大转折和变化,都是一场自我革命,在新时代,如何承袭这份革命精神是一个重大且必须解决好的课题。二是要有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特别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笔宝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必须持之以恒地弘扬好马克思主义的奋斗基因,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完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党纪学习教育每项措施都成为促进中心工作的有
效举措,以“一个汗珠子摔八瓣干出来”的奋斗姿态,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中的“娄山关”、“腊子口”。三是要有攻坚克难、动真碰硬的斗争精神。新时代我们传承和发扬“斗争精神”,绝非是个人、组织或群体之间为了各自利益而争,而是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为了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不断攻坚克难的意志品格。我们要从世情、国情、党情三个角度科学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就世情来说,复兴与遏制并存;就国情来说,成就与挑战并存;就党情来说,成绩与问题并存;这是一个客观实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要善于把握主要矛盾,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坚守立场,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纪学习教育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