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毕节市人社部门除了线下发力提供就业岗位
外,还探索“互联网+”模式,建立毕节市全口径劳动力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
收集600余万条劳动力信息。
2020年5月25日,“毕节扫码找工作”小程序正式上线运行,这是毕节市人社
局开发的官方就业服务平台。打开登录页面,“找工作”“招员工”“考录聘”“学政
策”等模块方便群众找工作。该平台运行3年来,共收集发布省内外招聘岗位
15.07万个,促成22.68万人成功就业。
同时,毕节创新“云上就业”服务模式,通过职业技能品牌的打造,逐步实
现技能培训由分散式、粗放式向模块化、集约化发展,不断增强技能培养影响
力。
二、做好服务增门路
1月31日7时26分,2023年“山海相连·粤黔同行”毕节——广州外出务工人员
“点对点”返岗专列在成贵高铁毕节站开行。600名来自毕节市各县(市、区)的
务工人员乘坐免费高铁专列直达广州南站。
外出务工人员谢育江是第一次乘坐免费返岗专列,他说:“之前,社区工作
人员上门宣传就业培训政策,觉得很不错,就报名参加叉车培训班,培训合格
后被推荐到广东工作。”
“毕节、广州两地已经连续3年联合发送免费务工高铁专列。这次活动我们为
返岗务工人员准备了爱心礼包,市、县两级驻广州劳务协作站相关工作人员全
程护送。”毕节市人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叶茜云说。
近年来,毕节加大与对口帮扶城市的对接协调力度,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组
织化程度。先后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建立15个劳务协作工作站,在广州市
建立了24个“山海心连之家”,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关心关爱、稳岗就业和劳动维
权等服务。深化与省外54个城市劳务协作,促进67.08万名脱贫劳动力在外务
工。发挥龙头企业在稳岗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建粤黔协作“一县一企”农村
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7个,吸纳3600余名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
外出就业门路多,家门口也有大舞台。
5月20日一大早,周巧来到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苗族服饰车间,开始一天的
工作。2018年,周巧在街道干部帮助下,在家门口办起就业帮扶车间,不仅自
己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带动了12人就业。
近年来,毕节持续开展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状态动态摸排,
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基地)的认定和管理,扶持认定426个就业帮扶车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