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第
三
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的讲话
李强
刚才,8位县(市、区)书记作了很好的发言,紧紧围绕富民主题,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既谈情况也谈思路,既说问题也说对策,既讲感受也讲思考,既有案例也有故事,很生动,很有温度,也很接地气,听了很受启发,感到大家对做好富民这张答卷有决心、有信心,思路清晰、举措扎实。再过两天就进入新的一年了,这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把富民作为主题,主要是考虑省党代会提出这一重大课题后,需要全省上下特别是市县基层来迅速破这个题、认真解这个题,在明年、也是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更好地加以安排和体现,从头抓紧做好富民这张份量重、分值高的答卷。下面,我谈三点想法,与大家交流。
一、聚焦富民关键在行动力
省党代会提出“聚焦富民”,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广泛认同。说明这确实是民心所盼,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我们最应该干、必须干好的事情。党代会上,群众关心我们说了些什么;党代会之后,关注我们做了些什么;几年以后,评价我们做成了什么。老百姓的钱袋子能不能鼓起来?获得感是不是大大增强
了?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没有全面提高?到时候都要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来说话,都要让人民群众来评判。“聚焦富民”的工作要求我们已经提出来了,现在关键要看大家的行动力。
第一,不能坐而论道,要起而寻策。人心思富,可以说是各个时代民众的共同期盼。从这个角度讲,富民是个再直白不过的问题。现在我们讲富民,不是再去清谈为什么、要不要之类的问题,而是考虑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不是再去提多少口号、搬多少概念,而是要去身体力行、寻找对策。比如,如何把力量集中起来,心往富民想,劲往富民使;如何把资源集中起来,优先向富民产业聚集、向富民项目倾斜、向富民平台投放;如何把政策集中起来,形成集成效应,释放更多红利,等等,都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第二,不能层层传声,要层层使招。省级层面重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省委、省政府已经制定落实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有关意见,省各相关部门主要是根据职能抓好政策设计、制度供给,大量的具体工作还是要靠市县特别是县级层面来落实。同样的部署要求,在不同地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差距就在落实的速度、执行的力度上。聚焦富民,不能搞成层层开会、层层表态、最后层层不落实。要逐级压实责任,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方案,使出实招硬招,汇聚富民惠民的“三十六计”,通过几年的扎实努力,取得大突破、见到大成效。
第三,不能按部就班,要积极作为。富民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富民的内涵十分丰富,标准
水涨船高,但也不能顺其自然、无所作为,把富民看成是纯结果性的东西,被动等待年底的统计数字。在富民的具体工作上,我们的思路举措是不是创新有效?攻坚克难的力度是不是精准到位?政策落实是不是抵达“最后一米”?结果都是大不一样的。要咬定富民目标,短期能解决的事情要马上办、不拖拉,需长期做的事情要积极创造条件、从眼前开始积累,要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实现富民成效由量变到质变。
二、推动富民要把握好基本路径
从全省面上看,推动富民具有共性规律,面临共性任务,必须把握好以下几条基本路径:
1.把创造财富作为最大源泉。我们讲富民,前提是要有新的财富创造出来。这说白了是个经济发展的问题,要靠发展富民。就一个地方而言,就是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把“蛋糕”做大,夯实物质基础;就个人而言,就是要参与经济活动,勤劳致富、积累财富。打好富民主攻仗,要与经济发展、经济活动联系起来,突出“高效”“特色”两大关键,做好产业富民这篇大文章。
“高效”,就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富民效应,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转化为富民成果。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保障改善民生,抓经济发展必须强化富民导向,让发展更有温度,更能藏富于民。我们讲富民问题,背后实际上是产业结构的问题。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影响收入水平。产业层次越高,收入也就越高;产业层次越低,收入也就越低。
总体上看,我省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从整体上提升产业层次,依托新经济、新就业创造收入的新增长点。
“特色”,就是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富民优势。县域经济本质上是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往往也是富民产业,具有“土、特、长、久”的特点,有的虽然对GDP、财政收入的贡献不大,但在带动群众致富上作用明显。这里,我还是要强调,发展特色产业,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要什么、有什么、做什么”。有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但生态环境很好,就要发挥好生态优势,围绕生态打造产业链,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走出生态富民的路子,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的地方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农业发展条件好,农业搞好了
李强:在省委第三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