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着力解决损害
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的系统思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努力开
创美丽六盘水建设新局面,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
境需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
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
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我市作为资源
型工业城市,在工业化进程中,经历了因粗放发展、破坏环境造
成的生态危机。从森林植被看,建国以来我市森林资源经历过三
次大劫难,一次是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因大炼钢铁、大办农村集
体食堂等带来的乱砍滥伐,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机构瘫
痪、管理松弛造成森林资源严重破坏,一次是 80 年代初因产权
不明晰而对集体山林的严重破坏。1985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
7.55%,远远低于建国以来全省最低水平 12.6%。从空气质量看,
市中心城区降尘最高值为 1984 年的 13.31 吨/平方公里/月;空气
总悬浮微粒最高值为 1987 年的 1622 微克/立方,超过当时国家
标准的 4.4 倍,1982 年市中心城区酸雨率达 55%。从水环境质量
看,1990 年出版的《六盘水市志·环境保护志》记载,全市 6
条主要河流,过去清澈见底,进入 80 年代后浑浊不堪,有的成
为名副其实的黑水河,过去江河鱼蟹丰富,今天濒临灭绝。长期
污染对水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最低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