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积极的;观点不准确,当然就是片面、偏颇,甚至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那
么文章所产生的副作用也将是严重的。举个例子:调查发现,某县实施“倾斜式”
发展战略,把上级下拨的老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全部用于摘公路、电力等基
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对这一做法,各方说法不一。持支持态度一
方认为:这是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政策,基础设施搞起来了,发展也就快嘛, 贫困
户也能受益嘛!假如撒胡椒面式地把资金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未必会有这么好
的效果呢!持反对态度一方认为:这是明显违背上级政策,擅自转移资金用
途,片面追求“政绩”,置贫困户死活于不顾,政策观念哪里去了?对群众的感情
哪里去了?面对如此复杂的材料,我们该怎样通过立观点来表明看法和态度
呢?显然,偏向其中任何一方,都将导致观点的偏颇,并打击另一方的积极
性。这是因为:第一,决策者的动机是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来拉动群众脱贫
致富,而不是不管贫困户的死活;第二,按上级规定,这两笔资金可以部分用
于改善基础设施,决策者并没有全部转移资金用途;第三,决策者所为的确有
违背政策的地方,没有将部分资金用于帮助贫困户摘短、平、快的脱贫项目。
由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这样来提炼观点:“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必须兼顾效
率与公平、重点与一般。只顾效率和重点而不顾公平和一般,或者只顾公平和
一般而不顾效率和重点,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发展的。”这观点就站得住脚,争
议双方和读者也会信服。
观点必须准确又是一方面。有时我们还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自己想要表述
的观点别人已经说过多次了,再重复当然没意思,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
于是,我们又遇上了第三个问题:怎样使观点新颖独到,以富有创意的表
述来吸引和打动读者呢?这就要从角度、语言乃至句式上来考虑,做到“人无我
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有这样一篇调研文章,它在总结若干县(市) 经济
发展现状的调查情况时,归纳了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公路建设成绩斐然、民营经
济充满活力、招商引资势头强劲、高效种养方兴未艾这样几个共同特点, 但具体
来看,发展并不平衡,有些地方甚至严重滞后。文意为了启发各县(市) 相互学
习、取长补短,在第二部分列出几点启示:“一、要有好的思路;二、要有克难
制胜的办法;三、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四、要有宽松的发展环境; 五、要按
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六、要重视人才、用好人才;七、要有灵活、科学的经营
机制。”这些观点从道理上都说得过去,但这样的话大家都想得到,显得旧了一
点、平了一点。后来修改者把这组观点改成:“一、同样的资源和
发展条件,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效果大不一样;二、面临同样的困难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