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只有全
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独特性,
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
的重大意义。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第二个结合”是
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为我们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建设中华
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精神之根,其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
价值观,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
观具有高度契合性。“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
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
创新空间。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本,只有
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之中,才能枝繁叶茂、
焕发出生机活力。“结合”的方法论是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
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
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
的中国特色。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于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才能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塑建当代中华民族
的文化主体性,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人民底
色,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