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研究成果、理论文章、学术会议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应
该警惕观点模糊、方向不明、是非难分、标准难定的现象。
第三,在马克思主义话语不断出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
断扩容的同时,应该警惕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影响力和感
召力是否弱化的情况。第四,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越来越
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越来越普及的同时,应该警惕现
实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否更加坚定等。
这些推动马克思主义繁荣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的
深层次问题,具有一些共同的理论特征。一是把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科学性实证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普遍的真理,是对
客观世界特别是对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科
学性。但是,如果用“去哲学化”的方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
解释成实证主义一样的“实证科学”,马克思主义可能退化
为“经济宿命论”,人类社会的发展成为纯粹的自然而然和
按部就班,人的主观能动性显得软弱无力,给人们造成迷茫、
慵懒。特别是在时代变革中就会陷入被动和无所适从,不可
能引领新时代的发展。二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革
命性)抽象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具有主观与客观相
统一的重要特征。革命有其规律性,不能盲目地否定或者夸
大。如果把革命理解为“事物发展的客观的、自然而然的过
程”,磨掉革命的锋芒,变成“价值中立”的知识体系,成
为随波逐流的被动行为,必然会丧失问题意识、丧失理想信
念、丧失奋斗目标。同样,如果夸大人的主观意志,夸大革
命,不切实际地“否定一切”“打倒一切”,必然会脱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