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
“
四史
”
学习的政治意义和理论价值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和研究历史。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要改造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强调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对待学习,把学习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结合起来,
“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
。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
他在党的十八和十九届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专题学习班开班式上的两次讲话,主题都是讲学习研究历史。一次是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强调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一次是讲党的建设要
一
以贯之,强调学习研究古今中外执政的历史经验,把握执政规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两次讲话,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学习研究历史的方法论,为全党学习研究历史提供了基本遵循。
开展
“
四史
”
学习,是在全党开展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中提出来的。
2019
年
7
月,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通知,明确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
内容;
2019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指出,
“
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
”
。
2020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再次强调:
“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
显然,开展
“
四史
”
学习,既是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迎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政治要求。
全面把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
四史
”
学习的讲话精神,一是要牢牢把握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的主题,把
“
四史
”
学习同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相结合,就是要以学思
践悟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进一步增强
“
四个意识
”
、坚定
“
四个自信
”
、做到
“
两个维护
”
;二是全党要
“
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
”
,不断创新我们的学习制度、形式和方法,把我们党百年来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和红色资源作为学习
“
四史
”
的生动教材,讲活历史故事,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党的革命基因在血脉中传承,让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活在党员干部的心中,使全党的学习教育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党员干部;三是要把
“
四史
”
学习与研究现实问题、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能量,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一、学史明志:坚定理想,忠诚信仰
——
学习党的创建
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
学史明志,就是要通过学习党的历史,进一步明确和坚定革命志向,坚定理想,忠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在我们党
90
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
”
所以,学习
“
四史
”
,首先要学习中共党史,因为党史贯穿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
“
四史
”
的核心和灵魂。党史的逻辑起点是党的创建史。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学习党的创建史,更好地
“
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
,
“
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
”
学习党的创建史,
首先要从理论上深刻把握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的社会历史原因,即上海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政党的产生,需要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中国
“
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
。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祥地,最早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外国在沪企业,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官办企业以及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逐渐发展壮大。上海工人阶级
“
特别能战斗
”
,力量较强。第二,思想基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上海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重镇,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有众多的最早和
“
第一
”
。《万国公报》最早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东
方杂志》最早介绍列宁的生平,《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有《新青年》《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和《共产党》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还有像上海商务印书馆这样中国唯一跨越三个世纪的资深出版机构。
1919
年至
1922
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有
20
多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
“
码头
”
。第三,人才骨干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要有先进分子去宣传和发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有先进的骨干去筹备、联络和组织,先进知识分子既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中坚,也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创建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上海集聚了陈独秀、陈望道、李达、李汉俊、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邵力子等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四史”学习的政治意义和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