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敬业的长远培养;不少学生存在“上高职求文凭、学技术
谋出路”的想法,缺乏长远的职业追求和认真负责、精益求
精的职业操守。
工匠精神实践锻造缺乏合力和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工
匠精神的培育是短期难以见效的长远工作,容易成为各责任
主体忽略的建设“盲区”。政府、校企、师生对工匠精神的
共育共建不够,校企合作的双方利益诉求缺乏有效结合点,
对学生实习实训缺乏共同参与、紧密互动;高职教师队伍实
践经历整体还不够丰富,相应的对口培训渠道和频次不够多。
挖掘内外资源形成培育特色和优势不够。高职院校挖掘
属地红色资源培育工匠精神还有较大空间;聚力打造知名专
精特新的工匠技能平台和载体还需持续发力;企业员工、退
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蕴藏
的专业技能优势和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工匠精神融入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培塑路径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改革学科招生模式。逐步
扩大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
重,建立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免试入学、注册升学制
度,畅通职业发展通道。针对扩招生源,实施灵活多元的教
学模式。二是优化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知识+技能”
的入学考试评价方法,增设必要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测
试考核。建立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允许学生实践活动取
得的经验积累和学习能力、技能水平提升折算为相应的学分。
提高质量认证标准,依法严厉打击粗制滥造行为和假冒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