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实用文档 党团工作

新质生产力专题党课讲稿: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DOCX   24页   下载0   2024-03-31   浏览58   收藏0   点赞0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新质生产力专题党课讲稿新质生产力的政
治经济学逻
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
“新质生力”会一全新的标
概念。2023 9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
北全振兴座谈指出极培新能源、
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
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9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
科技新资引领展战略性兴产业和
快形质生力。2看,
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立足东北地区转型发展的紧迫性为新
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坚持以
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实
践逻辑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
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这是科技创新命题,也是社会
组织与体制改革命题。现阶段,我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扩
大开放不断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发展质量变革
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
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
持马克思主义是坚
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于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3成要素的发展,生产力总是
质变的能级演化当中。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
产力,实质上仍然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必须深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考察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基
本规律,解蔽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本质要
义,剖析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互动逻辑,进而寻找
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何以可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何以必要
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何以可为的体系化、系统化理论支撑。
生产力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基石。从本质
上看,生产力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具
有一致性。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工资
工提劳动的生,增社会财富,促
使社会精美完善”4123 “私有财产的关系部分指出,
“土地所有者———无所事事的、只会碍事的粮食投机商—
——则抬高人民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格,从而迫使资本家
提高工资能提高力”4175176 两处讲的
“生产力”仅是泛指社会财富的生产能力。马克思在《评弗
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文
指出,资本主义工业可以分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制度和“工业
违反自己意志而无意识地创造的生产力5]两个方面。这
剩余2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新质生产力专题党课讲稿: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给予全社会一个全新的标识性概念。 2023 年 9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1 ] 9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 ]从理论逻辑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立足东北地区转型发展的紧迫性,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实践逻辑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这是科技创新命题,也是社会组织与体制改革命题。现阶段,我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于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 3 ]基于构成要素的发展,生产力总是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能级演化当中。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实质上仍然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必须深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考察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解蔽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本质要义,剖析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互动逻辑,进而寻找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何以可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何以必要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何以可为的体系化、系统化理论支撑。 生产力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基石。从本质上看,生产力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具有一致性。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工资”部分指出,“分工提高劳动的生产力,增加社会的财富,促使社会精美完善”。[ 4 ] 123 在“私有财产的关系”部分指出,“土地所有者———无所事事的、只会碍事的粮食投机商———则抬高人民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格,从而迫使资本家提高工资而不能提高生产力”。[ 4 ] 175 , 176 这两处所讲的“生产力”仅是泛指社会财富的生产能力。马克思在《评弗里德里希 • 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工业可以分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制度和“工业违反自己意志而无意识地创造的生产力”[ 5 ]两个方面。这 是马克思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角度对如何界定生产力内涵作出的初步探讨。在标志唯物史观诞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生产是双重关系的表现,“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4 ] 532 在此双重关系中,“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 4 ] 53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进一步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指出“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 6 ] 37 而要解决这个矛盾,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即“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6 ] 52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立足劳动二重性的视阈,将生产力作为生产关系的物质载体来研究,指出在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会形成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这表现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指生产关系。生产力是在生产方式的统摄下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存在。 生产力是由多要素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系统,可以称为生产力系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 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7 ] 53 可见,生产力系统是由劳动者、生产资料、科学技术知识和组织管理方式四大要素共同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区别。这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实践的主体,是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资料是劳动者在生产实践中一切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对象和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劳动工具。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性要素,是其他要素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物质承担者。科学技术知识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运行规律的认识结果
新质生产力专题党课讲稿: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