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位置,有时能得一时之利。但长远而言,由于缺乏仁爱
之心和共赢的格局,将难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论语》
有言:“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虽智力所
及,能赚得名利财富,但是内心没有仁德,不懂得回馈社会、
关爱他人,最终必将失去所得。为人处世,当摒弃小聪明,
涵养大智慧。
智慧体现在辩证之道内。在中华传统文化语境中,智慧
二字可拆开作解,“日知为智,彗心为慧”。上知下日为“智”,
意谓要每日增加一点知识;上彗下心为“慧”,意谓要将多
余的杂念去掉,使得内心通透如镜。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做学问需要日日增益,博闻多识;而道德修养需要时时净心,
去除贪欲、抵御诱惑。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与挑战,既需要
不断地学习,丰富学识和才干;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回归初心,
让内心保持灵明纯净。仅仅有“智”,只知增益而不思自省,
人生难免迷失;仅仅有“慧”,只知守心而不思进学,人生
又不免流于枯寂。“智慧”二字,不可偏废其一,两者乃是
辩证统一的学问和修养之道。
智慧体现在文明理想中。中华文明追求“既仁且智”“真
善兼备”的理想形态。与此相对,有两种文明形态为人所不
取:一种是“仁而不智”,即只有温良本性,但缺乏自强不
息、格物致知的精神,不能够开放包容、与时俱进,无法适
应时代发展。另一种是“智而不仁”,将动物界“弱肉强食”
“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用于人类社会,对其他民族巧取豪
夺,这样的民族或可一时独大,但最终必将自食苦果。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