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个“畏”字。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不敢伸手,怕的是“党
与人民在监督”,怕的是“万目睽睽难逃脱”。中华民族素有“君
子之心,常存敬畏”的传统,敬畏观念源远流长。孔子《论语·季
氏》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即对自然规律要敬畏,对有德有位者要敬畏,对圣人的话要
敬畏,违背了就会有灾祸。民间的说法更具有直接的教化意
义:“举头三尺有神明。”知敬畏成了古人的一种行为准则,
蕴含着为官从政的大智慧。有权不能任性,心存敬畏才能得
到保护,严以自律才会得到自由。权力行使事关人心向背,
慎用是最大的价值理念。要牢记“官”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位,
“权”是为人民谋利的工具,越是位高权重,越要慎权敬权,
慎独慎微,自觉把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作为原则
和底线,从严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义与利的关系,对越
轨之事不敢想、不敢干、不想干,让为官之路越走越坦荡,
越走越宽敞。
(三)以“知耻”树重道德之气。关于耻的文化,中国古
代典籍中比比皆是。《论语》说:“行己有耻”。孟子说,“人
不可以无耻”,又说:“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讲过,
“廉耻,是立人之大节”。自我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一旦
有了羞耻之心,社会上的道德建设也就开了一个头,丧失了
耻辱心,一个人就到了药石难救的地步,胜己者,胜人。人
最大的勇气是战胜自己的勇气,而这样的勇气孔子说是“知耻”
的结果。心中知耻,手中的权力才有规矩方圆,才知可为与
不可为,党员干部要对心灵做一次深刻的检讨,擦拭那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