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实用文档 教育培训

高校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

新质生产力 DOCX   7页   下载0   2024-03-17   浏览73   收藏0   点赞0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高校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
2023 9 月,近平总书在黑察时强调“整
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调“以科
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
述,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
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驱动下生产力诸要素迭代升级而产生的新质态生产力,
其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高校是教育、
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
作为。
1.高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
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新趋势、新机遇、新矛盾、新挑战,鲜明提出了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我国实现高质
量发展的重要指引。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
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要素、配置机制、
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须从动力、效率、质量等
力”这一概念,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在
积极回应高质量发展需求中提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
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其本质是科技创新
动的生产力,代表着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高效能、
高质量为基本要求,并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具有信息化、网
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的主要特
征和技术迭代周期短、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
污染物排放量小、经济社会效益好等显著优势,是贯彻新发
展理念、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将会推
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服务新发展格局、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的核心力量。
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
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动力在于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并用新科技为产业发展赋能。
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科技,依靠创新人才,归
根到底还要依靠创新教育
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属性。高端精密仪器和智能设备
成为主要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范围和领域极大拓展物质
剩余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高校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 202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驱动下,生产力诸要素迭代升级而产生的新质态生产力,其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 1.高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新矛盾、新挑战,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要素、配置机制、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须从动力、效率、质量等方面大力推动变革,促进生产力实现能级跃升。“新质生产力” 这一概念,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在积极回应高质量发展需求中提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其本质是科技创新驱动的生产力,代表着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高效能、高质量为基本要求,并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具有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的主要特征和技术迭代周期短、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小、经济社会效益好等显著优势,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将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服务新发展格局、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在于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并用新科技为产业发展赋能。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科技,依靠创新人才,归根到底还要依靠创新教育。 与新质生产力适配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均具有鲜明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属性。高端精密仪器和智能设备成为主要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范围和领域极大拓展,物质 形态的新材料、新能源,以及非物质形态的数据资源等成为主要劳动对象。高品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产生,依赖于高新科学技术的研发和运用。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策源地,应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独特优势,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在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努力研发更多的新型劳动资料,发现更多的新型劳动对象,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支撑。 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均为人,人是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能动主体。数字时代,劳动者只有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掌握必要的高新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才能运用高新技术生产出高品质的生产资料,才能成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适配的新型劳动者。高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应以更加主动的精神和更加有效的作为,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更多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2.高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激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生动力,深化内涵、特色、融合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高水平、有组织的学科布局、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育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是高校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关键路径。 首先,坚持内涵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动力。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体力量。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以内涵发展为牵引,全面统筹优势资源,持续强化对基础研究和人才引培的支持力度,从创新基础建设和创新主体建设两个维度持续赋能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注入原动力。其一,强化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建设,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科学前沿,着力构建综合性大装置集群,布局与培育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研究平台,推进重大基础研究设施建设与重大科学发现紧密结合,促进要素融合,提升创新效率。其二,强化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针对国家急需和国家重大战略,前瞻布局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领域
高校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