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
巧拆“四字锦囊”
揭开“零”字谜底
“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在乡村振兴的远大航程上,广大基层干部应深入
践行
“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紧扣“沉”“解”“真”“实”四字,
确保四
下基层“实”到底、“实”出效。
“沉”字上“凿深井”,“小切口”讲通“大道理”,让理论宣讲“零距离”。
“四下基层”,下去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百姓家”,就要在理论宣讲上寻“土味”,要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沾“土味”、说“俗语”、传“乡音”,使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广大基层干部要将“四下基层”作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达基层、直达群众的“关键路径”,通过“小切口”,诠释“大主题”、聚焦“小效应”,书写“大文章”,聚焦老百姓最关心的惠民政策,让党的“好声音”从“声声入耳”到“字字入心”。
“解”字上“扎马步”,“小问题”探求“大方案”,让调查研究“零敷衍”。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要想将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用之于民”,就必须将其“取之于
民”。广大基层干部要将“调研之行”变成“务实之举”,就要铆足“做题”精神,全面“审题”、精准“破题”、细致“答题”,循着“问题的导向”、
迈问“解题的步履”
,到基层一线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丢掉“面子包袱”“领导包袱”“偶像包袱”轻装上阵、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着力从“民间沃土”采撷“金点子”“土方子”“锦囊计”,在“热络聊、敞开讲、贴近谈、细致说”中把“问题找准”,要心
至群众察
实情,走近群众,融入群众,在家长里短中悉心把握“小问题、大民生”的核心和重点,切实将调查研究成为解民之忧、顾民之盼、
纾
民之困的务实举措。
“真”字上“出重拳”,“小影像”映射“大情怀”,让信访接待“零瑕疵”。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指出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广大基层干部要将信访接待工作当成
践行
群众路线的重要“试金石”,厚植“人民至上”的理念,变原来的“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将“服务窗口”直接搬到“田间地头”,带着责任、带着感情,零距离倾听百姓心声,进一步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零距离”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着力推动各类信访事项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要“对症下药”、责任到人、明确时间、及时处理,按时间节点做好反馈工作,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实”字上“建新功”,“小事情”诠释“大关切”,让现
场办公“零拖延”。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同志在《从政杂谈》中指出:“当官,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现场办公下基层”不仅拉近了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广大基层干部要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办公桌”就在哪里,针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在一线找问题、在一线破难题、在一线抓落实,以“拼”的意识、“抢”的心态、“实”的作风把问寒暖的“办公桌”端放在群众的家门口,以钉钉子精神把群众的“心上事”作为现场办公的“上心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急事即办、
特
事特办,推进“惠民生补短板”等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成效提高群众幸福感。
四下基层:巧拆“四字锦囊”揭开“零”字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