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实用文档 文秘写作

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党课讲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课 DOCX   12页   下载1   2023-09-23   浏览117   收藏0   点赞0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党课讲稿:以中国式现
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也是当今社
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对于现代化的定义
内外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第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化是
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落后国家
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
史过程。第二种观点认为现代化是工业化的同义语,是经济
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第三种观点认为现代化是自科
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统称第四种观点认为现
代化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是代
表当今历史时代的一种“文明的形式”
以上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现代
的特征和性质。因此,可以说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体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方方面面和各个层次上。现代化的
核心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科技发展和市场机制,同时也涉
及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社会福利等方面。现代化的目标是
实现一个更加富裕、平等、公正、自由的社会,提高人类的
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总之,现代化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概
念,它不仅涉及经济、科技、政治等领域的发展,也涉及人
类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因此,在实现现代化的过
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1960 年,各国学者在日本箱根召开会议,专门讨论现
共识
代化标准的八项指标:人口较高地向城市集中,整个社会日
益以都市为中心组织起来非生物能源高度利用,商品广泛
流通,服务性行业发达;社会成员在广泛空间范围内相互
用,社会成员普遍参与经济和政治事务;村社和世袭社会群
体普遍解体个人社会流动性增大,个人的社会表现范围更
加多样化;伴随个人非宗教地并日益科学地应付环境普及
读写能力;具有渗透性的大众传播网形成;政府、企业、工
业等大规模社会设施的拥有,这些设施的组织日益科层化;
各庞大人口集团逐渐统一在单一的控制(国家)之下,各国
之间相互作用(国际关系)日益加强。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阿历克斯·
格尔斯根据他对一些现代化国家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一套关
于现代化标准的定量指标这些指标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GNP3000 美元以上;农业产值占 GNP 比重 12%-15%
产业 GNP 45%动力
劳动力比重 70%以上识字人口的比重 80%以上;适龄年龄
10%-15% 1000
寿 70
5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 1%以下。
那么,怎样实现现代化?这涉及现代化的道路问题。最
初的现代化道路是资本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
国是典型的例子,其工业革命从纺织领域兴起,但英国的资
16 世纪
易和圈地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农民
与土地的分离,引发大量流民和治安问题。
在欧洲现代化的进程中,环境污染、资源掠夺和破坏等
问题也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两极分化和阶级斗争。
些矛盾通过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商品倾销、资本输出或
民、军事侵略等途径传递给欧洲以外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
国家。这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开始了现代化的发展进
程,但受到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制,因此必须寻找新的
展路径。在这样的国际关系格局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应运而生。最早体现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以工
业化概念替代现代化概念从重工业开始实行高收入主要
依靠本国农民积累资金,这种模式建立在生产资料全民所有
制与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公有制以及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的基
础之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沿袭苏联模式进行了社会
主义工业化建设。然而,苏联模式起源于战争与革命的历史
条件,但社会主义力量成长壮大后推动了时代主题从战争与
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可是许多国家并未及时、彻底地
完成转变,不仅未能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反而使其固定化
甚至僵化。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际,毛泽东同志较早意识到
了苏联模式的弊端。1956 4 月,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
这篇
剩余9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党课讲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