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名气更大的院校,但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的名字。
“不是唱高调。学航空、干航空,谁不想亲手造出飞机,
谁没有一个航空梦?”他的校友、歼—15 常务副总设计师王
永庆说。
1982 年,罗阳毕业分配到中航工业沈阳所第九设计室。
没过多久,赶上歼 8Ⅱ研制,他被吸收到设计团队,从事座
舱盖研发。钻到地下室里,他一干就是好几个月。设计出图
后,要到沈飞跟产。那时没有汽车,自行车也凑不齐,他和
同事们每天早晨列队跑步十几里路到沈飞。他对原沈阳所所
长刘春义说,“我真幸运,刚来就能参与这么重要的任务。”
梦想让他坚守。
干航空,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贫,是没事干。航空
工业曾有过近 10 年的低谷期,几年等不来一个新型号,没
有几项新任务。为了给员工发工资,军工企业去生产洗衣机、
塑钢窗、蒸锅、菜刀。那段日子,很多人离开了。罗阳工作
的沈阳所,77、78 级的大学毕业生流失了 2/3 还多。
他留了下来。拿着每月几十元的工资,默默积蓄着力量。
工作任务吃不饱,他千方百计去找国外资料来翻译。英文、
俄文的大部头,他一点点攻下来。有人打趣,“你何必这么
辛苦。”他回答:“我笨,笨鸟先飞就靠这个呀。”还有人劝
他跳槽,他则回到北航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充电。
那几年,他常和大学同学、现任沈飞副总经理祁建新互
相打气,“一个国家经济强大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来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