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已由 4 个团 5000 余人锐减至 1500 余人……
笼罩在队伍中的悲观情绪,就像弥漫在山间的浓雾。脚
部受伤的毛泽东,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行进在队伍里。
比脚底伤痛更难忍受的是他心中的痛:起义军许多人是
刚刚放下锄头、拿起梭镖的农民,一听到枪响就慌了神。起
义军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师长余洒度军阀习气严重,团长邱
国轩叛变,成批的官兵四散而逃。
就在同一时期,在岭南还有一支几乎溃散的部队,那就
是身处困境的南昌起义一部。虽然主力是有“铁军”美誉的
叶挺部和战斗力较强的贺龙部,高级指挥员也大多是黄埔精
英、北伐名将,但仍然是一败再败、越打越小。贺龙后来回
忆说:“那时候的军队,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
就会散掉。”
秋收时节暮云愁。一个月前,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
子里面出政权”的毛泽东,此时思虑最多的是:如何把枪杆
子牢牢抓在党的手中?怎样才能凝聚起这支部队?
在九陇山下的这个小山村,秋收起义部队短暂休整。整
个队伍中唯一一个没有逃兵的连队,吸引了毛泽东的目光。
这个连的党代表叫何挺颖,曾是北伐时期的团党代表。
昏暗的油灯下,毛泽东与何挺颖彻夜长谈。毛泽东问,部队
为什么抓不住?为什么逃兵这么多?何挺颖回答,主要原因
是连队一级没有党的组织,党的影响没有渗透到队伍中去;
党员太少,又没有捏在一起,形不成力量。
窗外,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屋内,思想火花碰撞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