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实用文档 事迹材料

个人先进事迹:“小档案”做出了大名堂 ——记浙江省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杜洪英

个人先进事迹 DOCX   4页   下载0   2024-02-15   浏览101   收藏0   点赞0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小档案”做出了大名堂
——记浙江省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杜洪英
杜洪英祖籍山东莒南。父亲是一名南下干部,两岁时,
她随着因公致残的父亲迁回山东。1979 年上半年杜洪英只
身来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担任档案员,一直与档案打交道
32
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我的进步
1979 年,杜洪英到玉环县委组织部从事档案工作,从此
便整日“窝”在档案室里剪剪贴贴、装装订订,一干就是 32
年。
杜洪英刚接手档案管理时,干部档案就放在几十个旧
箱子里,材料残缺不全,但困难并没有吓倒杜洪英。她一个
乡接一个乡一个单位接一个单位地跑寻找清查、......
3 6000
的“死”档案
玉环县是个海岛县,出门坐船是家常便饭部里的同志
见杜洪英晕船,经常对她说别跑海岛了,材料由他们带来,
可杜洪英总是坚持一路颠簸、呕吐着去偏远海岛收集材料。
同事们无不为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都说“跟织部,年进步30 ,玉
部先 12
志相继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可杜洪英依然是一名普通的档案
员。许多同志劝她换个环境,到实惠、轻松的单位工作,她
“我每一
范,组织考察干部时有准确的档案记录,这就是我的进步了
在她的眼中“进步”被赋予这层特殊含义。
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
交道,且不说工作的枯燥寂寞、生活的清贫乏味,人生的天
地也似乎因此变得狭小了但杜洪英乐在其中。很多人称赞
杜洪英干档案工作细致入微,甚至是精雕细琢。
在这里,每一页破损的材料都由她亲手裱糊,每一页卷
角材料都由她亲手抚平,每一页参差不齐的材料都由她亲自
裁齐。档案室里的窗帘、地毯、铁柜甚至墙角的盆栽花草,
都是杜洪英亲自添置的,杜洪英对档案室的一切充满了感情。
档案室的湿度是严格控制的,湿度太高档案就容易发霉,湿
度太低档案又容易变脆,杜洪英像呵护婴儿一般不差毫厘。
每年刮台风季节,杜洪英总是要把档案室里里外外检查
个遍,做到万无一失。就算这样,她回到家后还是一直惦念
着室内的卷宗,生怕某个门窗会漏风渗水。为此,她曾多次
到窗
伸手去关窗,这手势成了职业习惯,以致在家中也是如此。
家人总说:“你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都说杜洪英熟悉档案室的一切胜过自己的家,不看档案
剩余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小档案”做出了大名堂 ——记浙江省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杜洪英 杜洪英祖籍山东莒南。父亲是一名南下干部,两岁时,她随着因公致残的父亲 迁回 山东。 1979 年上半年, 杜洪英 只身来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担任档案员,一直与档案打交道,至今已 32 年。杜洪英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我的进步 1979 年,杜洪英到玉环县委组织部从事档案工作,从此便整日“窝”在档案室里剪 剪贴 贴、装 装订 订,一干就是 32 年。 杜洪英刚接手档案管理时,干部档案就放在几十个旧木箱子里,材料残缺不全,但困难并没有吓倒杜洪英。她 一个乡接一个 乡,一个单位接一个单位地跑,寻找、清查、整理 ...... 硬是在 3 年多的时间里收集了 6000 多份材料,救活了大量的“死”档案。 玉环县是个海岛县,出门坐船是家常便饭,部里的同志见杜洪英晕船,经常对她说别跑海岛了,材料由他们带来,可杜洪英总是坚持一路颠簸、 呕吐着 去偏远海岛收集材料。 同事们无不为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都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 30 多年了,玉环县委组织部先后换了 12 任部长,同杜洪英一起工作的许多同志相继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可杜洪英依然是一名普通的档案员。许多同志劝她换个环境,到实惠、轻松的单位工作,她都婉言谢绝。“我觉得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份档案更完整规范,组织考察干部时有准确的档案记录,这就是我的进步了。”在她的眼中,“进步”被赋予这层特殊含义。 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档案管理员的岗位决定了杜洪英只能和无言的卷宗打交道,且不说工作的枯燥寂寞、生活的清贫乏味,人生的天地也似乎因此变得狭小了,但杜洪英乐在其中。很多人称赞杜洪英干档案工作细致入微,甚至是精雕细琢。 在这里,每一页破损的材料都由她亲手裱糊,每一页卷 角材料 都由她亲手抚平,每一页参差不齐的材料都由她亲自裁齐。档案室里的窗帘、地毯、铁柜,甚至墙角的盆栽花草,都是杜洪英亲自添置的,杜洪英对档案室的一切充满了感情。档案室的湿度是严格控制的,湿度太高档案就容易发霉,湿度太低档案又容易变脆,杜洪英像呵护婴儿一般不差毫厘。 每年刮台风季节,杜洪英总是要把档案室里里外外检查个遍,做到万无一失。就算这样,她回到家后还是一直惦念着室内的卷宗,生怕某个门窗会漏风渗水。为此,她曾多次冒着大风大雨,半夜回到档案室“坚守阵地”,直到窗外的风 雨渐渐平息。。。。。。而在平时,只要一离开 椅子她 就自然伸手去关窗,这手势成了职业习惯,以致在家中也是如此。家人总说:“你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都说杜洪英熟悉档案室的一切胜过自己的家,不看档案检索目录,也能马上查找出任何一个县管干部的档案。通过不断的实践,她摸索出了“姓氏笔画编目法”、“单位分类法”、“四角号码编目法”等分类方法,并在全国各地推广。 态度上谦让,原则上不能让 也许在外人看来,档案室太平静了,甚至平静得有点压抑,但也有不平静的时候。杜洪英深深懂得,干部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党性觉悟,自觉坚持档案工作原则和制度,秉公办事。 为了更好地管住这个“家”,杜洪英修订完善了《查阅档案制度》、《保密制度》和《库房管理制度》等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挂在墙上醒目处。这是为了告诫自己,也提醒别人一定要照章办事。 当然,也碰到过个别人不照章办事的尴尬。少数干部在填写履历表时,出现出生时间越填越晚、入党入伍时间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的现象。有些人甚至托亲戚朋友走关系说人情,想擅自改动档案记录。每当碰上这类事,杜洪英始终坚持“态度上谦让,原则上不能让”,一概回绝,刚正不阿。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来找杜洪英,要求把他的干部身份改为 职工身份,把档案退回原单位,以便早日退休,让子女顶职,被杜洪英婉言回绝。 “不能让一个投机钻营者得利,也不能让一个老实人吃亏。”这是杜洪英一直坚持的原则。在县委机关工作的小张在评上中级职称后,没有及时将相关材料加到档案中,甚至连他自己都忘了这事,可杜洪英知道后,立即给他打电话补齐材料,他的工资也因此加了一级。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也正是因为这些点点滴滴,她不仅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更赢得了大家的爱戴。 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进步。——杜洪英
个人先进事迹:“小档案”做出了大名堂 ——记浙江省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杜洪英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