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着它们被装到飞机大炮上的样子,我就更加有干劲了。
后来,我的工作又拓宽到了锻压机操作环节,经常要和
上千个规格的产品打交道,而且每天生产的产品都不一样,
如果不能熟悉每一种产品的状态,就会大大增加报废率,浪
费生产航空航天、军工装备的材料。当时一位快退休的老师
傅跟我说,干我们这行,不可能做到每一个产品都能合格,
只要尽心尽力就好。但是我想做到最好。为了熟悉上千个产
品规格,我每天都提前到岗,先在脑子里过一遍当天要解决
的难题,琢磨操作中要注意的环节。下班后,继续待在车间
琢磨一天下来得到的数据,同时熟悉第二天的产品参数、尺
寸和厚度,做到心中有数,就连节假日也不休息。就这样我
坚持了几十年,期间,经过我的手锻压出的产品几乎都能达
标。
我们锻压的产品有大有小,最大的重达 10 吨,最小的
只有 20 公斤,并且精度要求都很高,误差需要控制在 10 毫
米以下。
有一次,我坐在操作室里,看着操作台上的 70 多个按
钮,就想,如果能把每一个按钮都熟悉,拿捏准确的“火候”,
会不会锻造出精准度更高的坯料。后来,我就一点儿一点儿
地把每一次操作的经验都总结整理出来,记住每一次的感
觉,直到闭着眼就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练出这样的技术后,
由我锻压出的毛坯误差能控制在 2 毫米之内。
正是守着要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锻造出更合格产品的
初心,我先后优化生产操作 60 余项,参与工艺革新和质量